9月20日,我院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颙教授与地科学院师生座谈并作报告。会议由学院院长韩作振主持。
20日上午,陈院士与学院地球物理系教师座谈。座谈会上,老师们向陈院士请教了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等方面的问题,陈院士一一作答,指明新形势下地球物理学的研究方向,勉励老师们举一反三,运用好发散思维,推进多领域合作,紧跟国际地球物理新方向,为地科学院、山东科技大学、乃至整个科研环境带来新发展。
20日下午,陈院士为学院地球物理系师生作了题为“探测地下构造的主动震源技术系统及其应用”的学术报告。陈颙院士慈祥谦和,报告会伊始,他从椅子上站起来,要求站着为师生们作报告。陈院士首先从该研究的发端讲起,试验一波三折,20多年前,他们首先希望用炸药引发人工地震,但试验多次却毫无进展。直到2006年,一直被石油行业垄断的气枪法进入研究人员的视野,这种气枪靠压缩空气在水下瞬间释放产生巨大的能量。研究组先后在福建某湖、乌鲁木齐某人工水池和长江安徽段做了3次实验,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实验的成功标志着这项新技术完成了从理论到应用的跨越。陈院士随后表示了对这项技术的展望,希望将该技术应用到城市地球物理,用以规划城市、评测城市地下地质状况,以更好地建设城市。
最后,陈院士提到自己的工作体会:第一,学科交叉十分重要。介绍在研究过程中,将GPS的超远距离传输技术应用于地下探测,将探测距离从30km提高到了300km。第二,新时代的责任在年轻人肩上。强调年轻人要一心一意地做学问,专心致志搞研究。第三,一个人要有梦想和追求,这样才能活出人生的意义,才能活得快乐。
陈颙院士诙谐幽默的语言、高屋建瓴的学识、谦和平易的态度,令听讲的师生如沐春风、深深折服。
(报道:魏博 李世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