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陈雷老师研究团队的新发现:最古老的多细胞宏体化石之一——山东土门群霍氏串珠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09日 18:13  点击:

最近,山东科技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联合团队在鲁西和淮南地区拉伸纪地层中发现了以多种形式保存的霍氏串珠标本,证实了霍氏串珠的生物成因,相关成果于2023年4月12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旗下生物类专业期刊《通讯-生物》(Communications Biology)上,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学系教师陈雷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

霍氏串珠是为数不多的在全球多个地点都有记录的元古宙宏体化石,通常由几个至几十个大小一致的“珠子”等间距呈单链形式排列构成,其分布时代从中元古代(距今14.8亿年)延伸至新元古代埃迪卡拉纪(距今5.5亿年),时间跨度长达近10亿年。然而,之前报道的标本均未保存有机质,导致霍氏串珠的生物成因和系统发育位置一直处于反复的争论之中。

本次发现的霍氏串珠化石主要以碳质压膜形式保存,此外还有未完全压扁的三维有机质壁、印痕和模铸等其他形式保存的标本。未完全压扁的三维有机质壁中保存有类似于乌拉尔地区Beltanelliformis、皖南地区Chuaria的半压扁的三维立体标本,且霍氏串珠单个“珠子”的原始形态可恢复成具有一层有机质壁的球体。而前述特征被解释成细胞分裂现象,从而将霍氏串珠的单个“珠子”推测成是一个细胞。更重要的是,本次研究还发现霍氏串珠碳质膜/有机质壁与同层位产出的宏体藻类的碳质压膜化石一样,具典型的干裂纹、压缩折痕与同心环纹等特征;这些碳质膜在拉曼光谱下亦显示出相似的特征,表明它们经历了同样的埋藏过程,具有同等的热成熟度。这些特征均证实了霍氏串珠的生物成因,是反驳认为其是沉积结构、假化石、可疑化石等的直接证据。

通过上述研究,科研人员将霍氏串珠的整体形态恢复成由几个到几十个具有有机质壁的巨型细胞组成的链状生物,其细胞外面包裹了一层无定形的凝胶质基质;细胞正是因为这些基质的存在从而能够保持等间距的链状排列。而霍氏串珠的“珠子”之间未发现定向排列或相互叠压的现象,也未出现首尾两端分异的现象,指示其很可能是一种在沉积物表面匍匐底栖生活的生物。

具光晕结构的Horodyskia moniliformisHorodyskia minor标本

以碳质压膜形式保存的Horodyskia minor标本及其元素分布、扫描电镜图片

霍氏串珠的形态复原

论文相关信息: Li G, Chen L*, Pang K*, Tang Q, Wu C, Yuan X, Zhou C and Xiao S, 2023. Tonian carbonaceous compressions indicate that Horodyskia is one of the oldest multicellular and coenocytic macro-organisms. Communications Biology, 6: 399. https://doi.org/10.1038/s42003-023-04740-2.

(通讯:地质学系孔凡梅)


相关新闻
 

网络新闻投稿邮箱: netnews@sdust.edu.cn
版权所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