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蓝菁志汇∣寻脉泰山非遗,秉守传承初心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26日 09:44  点击:


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海洋学院“乐道拾遗,薪火相传”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在孙小源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非遗文化更好地融入新时代,走向未来。

8月1日,实践团队深入了解了泰安的非遗传承,参观了泰山非遗博物馆,该博物馆分为“一天、一年、一生、一山”四部分,通过展示泰山地区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及校园手艺人的作品,展现了历史与时代的碰撞。

随后,实践团前往石敢当博物馆。该馆分为泰山石敢当的起源与兴盛、人格化、传播及传承四部分。队员们在馆内深刻感受到泰山石敢当在民族文化中的独特影响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不断增强。鹿瀚文说到,传承是非遗文化的生命之源。博物馆内的展品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充满了新生的气息。经过千年的传承与发展,非遗项目在今天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实践团成员参观了泰安民俗微缩景观、剪纸刻纸、绒花制作等非遗项目,并在拓片项目中亲自体验了非遗技艺的魅力,一裁一剪、一敲一打,岁月波纹便在宣纸上涌现,历史的传承更是在此刻焕发新生。

8月2日,实践团继续探索泰安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创产业。首先,参观了岱庙,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群承载了泰山文化的丰富内涵。岱庙始建于汉代,经过宋代拓修,是一处集古建、园林、碑刻、陈列于一体的文化遗产。队员们沿着中轴线参观了正阳门、宋天贶殿等,感受了千年文化的厚重与历史的沉淀。

最后,实践团访问了泰安敢当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了解了如何将非遗文化转化为经济动力。公司介绍了文创设计理念,特别是吉祥物“敢敢当当”的设计过程,通过将泰山文化元素融入文创产品,如琉璃、面塑摆件及多功能笔记本等,成功促进了泰安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

炎炎夏日,实践团成员们以满怀的热情投入到实践活动中。从岱庙的历史遗迹到石敢当的文化符号,再到文创产业的创新实践,“乐道拾遗,薪火相传”实践团队的成员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通讯员孙小源 马靖宇







相关新闻

    网络新闻投稿邮箱: netnews@sdust.edu.cn
    版权所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