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类息息相关的煤炭是从哪里来的?煤炭是如何从地下千米运送到千家万户的?神秘的地下空间都有着什么样的秘密?2019年5月20日-26日,重点实验室举行了为期一周的“创新引领 科技强国”主题的公众开放周活动,约300多名学生及社会民众走进这一矿山灾害领域的高科技殿堂,近距离感受地下空间的科技之光。
山东科技大学矿山灾害预防控制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首批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准集中建设、开放的重点实验室之一,2010年获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实验室依托山东科技大学,在我国“实用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理论的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教授的指导和带领下,紧紧围绕矿山安全生产工作,致力于开展矿山安全开采相关的重大课题和关键科学技术的研究,在矿井灾害防治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及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科学认知,体验专业魅力
5月20-21日两天,由矿业学院18级近百名大学生代表到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参观学习,炎热的夏天丝毫没有影响同学们的兴致和好奇心,大家先后参观了跨尺度岩心扫描成像系统、三维相似材料模拟均压柔性加载实验系统、高水压岩石应力-渗流耦合真三轴试验系统、采动煤层底板突水模拟实验装置、霍普金森压杆测试系统等一批世界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参观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提问,了解实验室建设历程,认真学习设备原理以及与自身学科专业之间的联系,共同感受科学的魅力。
18级学生代表参观实验室
此次公众开放区域遍布整个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实验室的办公区域,包括煤炭的由来、地下空间灾害的发生原理及防治、微观视角的煤等主题。除了参观展览,参观者还可以观看煤矿采煤工作面运行的模拟现场,并与实验室科学家、教授老师面对面交流。
筑梦科研,放飞希望
5月24日,重点实验室迎来了青岛市珠江路小学多名同学到此开展研学活动。
合 影
Naser Golsanami老师告诉同学们煤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采的
重点实验室邀请在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的国际杰青Naser Golsanami博士为同学讲述了煤炭的形成、开采和生活中的应用。“亿万年前地球植物界风吹草长、生机勃勃, 大量植物被埋在地下,经过亿万年的沉积变化,慢慢形成的了今天我们离不开的煤炭资源”“煤炭开采需要通过露天或井下开采,过程艰辛,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更加安全、科学、高效的方法去开采和利用”。Naser博士从对煤的认识、煤的功能、煤的开采等方面启发式、互动式地与孩子们进行交流,现场气氛活跃,同学们争相发言,有问有答,听者、讲者上下互动,全场充满生机与朝气。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
CT也能给岩石看病,面粉原来真的能够爆炸
矿山灾害预防控制重点实验室陈连军副主任、Naser老师、李文鑫老师等分别带领同学们参观了跨尺度岩心扫描成像实验室、霍普金森压杆实验室、SEM扫描电镜实验室、矿井通风实验室、粉尘爆炸模拟实验室等科研实验室。
在岩心扫描成像实验室,同学们看到李文鑫老师在用CT扫描岩石,精细“查清”了岩石内部的各种裂隙、缺陷。“我以前在医院看到过,但不知道原来岩石也能通过它看病啊” “我以后也要做一位科学家,和叔叔一样操作仪器。”在SEM扫描电镜实验室,同学们看到放大数十万倍的颗粒结构,震惊不已。“显微镜里真的好神奇,可以发现好多我们看不清的东西!” 在矿井通风实验室,同学们看到了地下煤炭开采中通风系统构成和科学分析过程,同学们纷纷用笔记录相关设备情况。“爆炸实验好刺激,我们吃的面粉原来也可以爆炸啊!”在粉尘爆炸测试实验室,同学们看完粉尘爆炸实验后深切感受到了爆炸的危险。
参观实验室
在实验室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全神贯注地看着,专心致志地听着,积极主动地问着,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答者细致,听者认真。那些书本和电视中的神秘场景,仿佛揭开层层面纱,不再遥远。
宋振骐院士专程给研学同学送去寄语
得知有小学生来实验室研学,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因外出会议不能亲自给同学们交流,但他老人家高度重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教育,专门书写了希望寄语——“亲爱的小朋友,你们是祖国的未来,人民的希望,祝你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宋振骐院士对同学们的寄语
此次公众开放活动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普性强,极大地提高了参观群众对科技工作的参与感,提升参观者的创新性思维,鼓励参观群众积极发现身边的科学奥妙,同时也为重点实验室的未来科技发展和实验室建设做出了良好铺垫。(文/薛娇;摄影/韩洪烁、周鲁洁)